在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艺术与传媒学院明确“艺术科技融合、产学研用贯通”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构建以“设计思维+数字技术+传媒传播”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学院。建设工作室、AR/VR内容创作中心,配备工业级UV打印机、3D扫描仪等设备,支持师生开展“数字孪生”“动态视觉”等前沿研究。
4月25日,在新视界设计产业学院的支持下产教融合新实践:哈尔滨广厦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功举办"印"象企业:从虚拟到现实·企业形象设计UV打印产学研行动。活动以企业形象设计(CIS)为核心,通过"理论认知-设计转化-技术实操-行业反馈"的全链条实践,构建起校企深度协同的创新育人模式,为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技术赋能设计,破解产教脱节难题】
活动首创"三维认知体系",将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引入课堂。在CIS理论与技术认知环节,企业直观呈现技术标准对设计落地的制约关系。学表示:"过去设计LOGO只考虑视觉效果,现在更加深刻理解印刷工艺和制作成本和项目落地的相关实践问题。"
【双导师制评审,构建产教对话机制】
作品评审环节突破传统教学边界,采用"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双轨制。企业方携带某乳业集团VI手册改版需求进课堂,针对学生提交的32组品牌设计方案,从材料耐候性、工艺可行性、批量生产成本三个维度提出修改意见。某包装企业设计总监现场指出:"这款渐变色彩的UV打印需要调整色阶密度,否则在亚克力材质上会出现断层。"经三轮迭代,15组作品达到工业化生产标准。
【全流程实操,锻造复合型技能矩阵】
在UV打印工作室,学生经历"数字建模-材料测试-参数调校-成品输出"完整链路。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操作工业级UV打印机,实践PVC、木材、亚克力等多种类类材质的打印特性。特别设置"工艺创新工作坊",鼓励学生尝试浮雕纹理叠加、透明材质双面打印等前沿技术.
【四维评估体系,量化协同育人成效】
活动建立"技能掌握度×设计转化率×工艺创新值×行业适配性"的四维评估模型。数据显示:92%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设备维护与色彩管理,85%的作品实现从VI手册到实体物料1:1还原,37%的方案采用特殊工艺组合,企业方采纳率达61%。某广告公司负责人评价:"学生已具备初级设计师的物料落地把控能力,这是许多应届生欠缺的。"
【产教共生共长,培育新质设计力量】
学院该班级课程负责人表示,此次行动标志着"设计教育4.0"的探索: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实现课程知识体系与企业技术体系的动态耦合。未来将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建"数字印刷创新实验室",开发UV打印工艺模拟系统,让《企业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对接产业最前沿。
这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不仅搭建起从创意到实物的"最后一公里"桥梁,更重塑了设计教育的价值坐标——让技术思维反哺创意生成,用行业标准校准人才培养,为区域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艺术与传媒学院以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为突破口,构建“学院-企业-行业”协同育人生态。通过将UV打印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体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转化能力与职业素养,更为企业输送了兼具创意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探索“AI设计+智能制造”“元宇宙品牌营销”等新领域,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