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万物向荣。为深化工程预算与造价课程的实战教学,在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4 月 11 日,艺术与传媒学院22级环境设计1班师生携手行业资深工程师,走进居然之家装饰材料市场,开展了一场聚焦 "价格逻辑・成本管控・未来趋势" 的沉浸式调研。从传统装饰板材到前沿智能家居,师生们在真实市场场景中解码材料成本的底层逻辑,上演了一堂别开生面的 "造价实战课"。
一、解码板材成本密码:从实木到人造板的价格博弈
踏入板材专区,一场关于 "材质、工艺、品牌" 的价格博弈图景徐徐展开。实木板材区,天然木材凭借独特纹理与稀缺性占据价格高位,而人造板材则以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优势展现出显著成本竞争力。黑龙江国光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室主任郑弘作现场拆解:"天然属性与工业效能的差异,正是工程预算中材料选择的核心矛盾。"学生们通过检测报告对比发现,环保型板材虽单价高于普通款,但能规避后期治理成本;国产饰面板经工艺改良,在耐磨度接近进口品牌的同时,价格优势突出。在定制衣柜展区,企业导购演示板材规格与损耗率的关联:标准板材若按柜体尺寸精准切割,可大幅降低损耗,让学生们对课堂中的 "定额损耗率" 有了具象认知。
二、智能家居成本破局:从单品价格到系统集成的价值重构
智能家居中的全屋定制展区成为成本管控的 "设计实验室"。在橱柜样板间,企业专家揭秘:"我们通过标准化柜体模块+ 个性化门板设计,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将定制损耗率控制在 10% 以内。" 这让学生们联想到课堂上的 "限额设计" 理论 —— 在固定预算内,通过标准化与个性化的黄金分割实现成本最优解。
在定制家居与智能系统的交互体验中,学生们还注意到某品牌推出的 "预算可视化" 工具:输入户型与功能需求,系统自动生成材料清单、价格构成与成本优化建议。这种数字化工具正是未来造价工作的标配,作为未来设计师既要懂线下市场调研,也要会用线上智能工具。
三、实战推演:当市场数据碰撞预算公式
调研途中,老师结合市场实景抛出一道开放性命题:"假设某住宅项目需平衡装修品质与成本投入,如何通过材料优选实现预算可控?"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门窗、洁具、全屋定制等核心品类展开方案设计,将全天调研所得的市场认知转化为具体的成本管控策略。这场实战推演,反而让学生们更专注于成本管控的底层逻辑:如何从项目整体定位出发,通过材料的性能对比、品牌筛选、组合搭配,在预算框架内实现功能与品质的最大化。当市场上真实的材料信息与课堂理论相互印证,学生们对 "工程预算是科学与经验结合" 的认知又深了一层。
结语:产学研协同赋能,让造价教育接轨真实市场
当调研结束的集合哨响起,学生们的记录本已记满材料价格对比表、成本计算公式与创新方案。从装饰板材的传统议价到智能家居的未来价码,这场跨越材料维度的成本解码实战,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市场询价、成本分析、方案比选的核心技能,更建立了 "价格不是数字,而是价值决策" 的专业思维。此次调研是 "产学研用" 一体化教学的生动缩影。通过企业专家的现场赋能、真实场景的深度参与,学生们得以在市场浪潮中磨砺预算本领,让课堂知识真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文排版∣王菲
文稿作者∣张虹
图文编辑∣张虹
图片来源∣环境设计教研室
图文审核∣林学伟、吴爱群、吕丹丹
责任编辑∣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