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

聚焦新工科教学实践 | 信息学院开展“AI赋能教学”研讨

来源: 哈尔滨广厦学院 时间: 2025-11-08

聚焦新工科教学实践 信息学院开展“AI赋能教学”研讨

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1月7日,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组织全院教师开展“AI赋能教学”专题研讨。信息学院院长郭红、各学科带头人及全院专职教师共同参与,围绕AI技术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展开深入探讨与实践交流,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智能新动能。

  聚焦核心议题:解析AI赋能教学的“四维密码”

  软件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杨玲老师分享的AI赋能教学“四维密码”,是驱动新工科教学变革的核心框架,其课程团队的教改过程也体现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落地的完整闭环。优势维度作为变革基础,通过AI处理重复性工作解放教师精力,基于学情数据生成个性化资源并追踪学习轨迹,实现从“批量教学”到“因材施教”的转变,实践中辅导效率提升40%;工具维度构建“平台+专项工具+智能体”立体矩阵,超星学习通串联课程思政与能力培养,CodeGeeX、PlantUML等适配全场景需求,软件工程学伴精灵用户覆盖率达86.9%;效果维度通过知识图谱与题库对标,使班级知识点平均掌握率达91.34%,成绩稳步提升,学生正面评价占比超80%;思考维度则关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技术依赖风险,强调以制度规范数据使用,坚守教师在思政引导与知识创造中的核心作用。教改过程中,团队从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出发,以《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为试点,从阅卷环节切入探索AI应用,在试错中逐步形成“四维密码”架构,建立“三重审核”机制确保AI服务于“育人”本质。

  实践赋能:从“理论认知”到“上手实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教研室主任成秀秀带来“AI工具实操”环节,以CodeGeeX智能编程助手为例,现场演示AI技术在编程教学中的应用。她通过“实时代码生成与优化”“个性化错误诊断”“编程思路拓展”三个教学场景,展示了CodeGeeX如何帮助教师快速构建案例库、精准定位学生代码漏洞,并根据学生编程习惯推荐差异化练习——“过去批改50份编程作业需2小时,现在借助AI辅助批改,15分钟即可完成基础错误筛查,教师能聚焦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指导。”生动的演示让在场教师直观感受到AI工具的实用价值,现场互动频繁,不少教师拿出电脑同步操作,记录工具使用技巧。

  课程建设:以“四心”理念锚定育人初心

  通信工程教研室主任董立春则以“同心协力追求卓越”为主题,分享了AI时代课程建设的“人文+技术”融合路径。他提出“四心”建设法:“关心”了解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忧学生所忧思学生所思实时了解学生动态;“真心”建设课程,将AI技术融入授课内容,如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让抽象理论可视化;“连心”多方资源,联动学校、产业学院、企业多方资源,打造“校内+校外”协同资源池;“用心”实干出果,以学生竞赛、科研项目为抓手,推动AI教学成果转化。“技术是冰冷的,但教育是有温度的。”董立春强调,AI赋能的核心是“让技术服务于育人目标,用‘四心’架起技术与学生成长的桥梁。”

  凝聚共识:以智能技术绘就教育新图景

  研讨尾声,信息学院院长郭红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信息学院作为培养数字技术人才的核心阵地,必须率先探索AI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此次研讨是学院“智能教育赋能计划”的重要一步,后续将开展“AI+课程”试点改革,并定期组织跨教研室经验交流会,让技术红利真正惠及每一堂课、每一名学生。”参训教师纷纷表示,研讨内容“干货满满”,既明晰了AI赋能的方向,又掌握了可落地的工具与方法。

  此次AI赋能教学研讨,不仅为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教师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更标志着学院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信息学院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教育革新”,培养更多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0 15: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