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学院

云端充电!人文教育学院专业主任“组团”打卡麦可思就业趋势讲座

来源: 哈尔滨广厦学院 时间: 2025-07-21

  7月11日下午,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马妍基于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本科就业报告》,举办了《新兴产业影响下的本科就业与培养新趋势》线上主题讲座。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哈尔滨广厦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田广维、应用心理学专业主任刘晓华和学前教育专业主任何文博齐聚云端,全程高频互动,并将关键信息即时转化为三份可落地的课程升级与就业赋能方案。

汉语言文学:数字时代,文科教育向“智”而行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新特点、就业质量与发展变化看,新兴产业岗位普遍要求“数字素养+跨界能力”。教研室在马妍副院长的讲座后迅速组织教研团队论证,决定同步增加《数据可视化》《新媒体写作》实践学时。专业将携手本地MCN机构、出版社及文化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把课堂搬进直播间、演播室与策划部,推行“项目—作品—岗位”直通培养:学生以真实项目为对象,完成数据新闻、短视频脚本、IP策划等任务。企业导师现场点评,优秀作品直接签约。教学评价由过程性作品、行业导师打分与就业转化率共同构成,确保每门课程都成为“小规模招聘会”,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输送“提笔能写、对镜能讲、数据能用”的新文科人才。

应用心理学:聚焦“技术+心理”融合方向,强调教育创新路径

  听完讲座,了解到近五年本科生就业质量与发展变化,能力提升与培养改进的方向。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新技术驱动岗位能力的重塑,心理学人才培养需要突破传统的范式,以“学科交叉,技术赋能,应用创新”为思路,重点培养具备数字化素养的新型心理学人才。“心理学+自然科学”交叉融合,既要革新课程,又要迭代基础课程。例如增设《数字化心理服务》课程,融入AI技术,帮助学生具备开发情感识别系统等提升用户体验的能力。教学中要运用新技术赋能基础课程,例如在《心理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大数据心理分析技术,培养学生开发智能心理评估工具,实现类似人工智能的抑郁筛查功能。心理学人才培养是多维度的,教师要加强教学的前瞻性思考,注重学生认知技能,心理韧性和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培养,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学前教育:拥抱科技,重塑教育实践

  培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强力重塑学前教育的生态格局。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专业将加速课程内容的前沿化与融合化,在夯实幼儿发展理论、保教实践技能等核心专业基础的同时,积极融入“科技赋能教育”的实践模块,使学生能够理解和驾驭新技术在托育场景中的应用,从容应对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需求。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的“真场景”,积极与区域内学前教育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行业一线,接触最前沿的托育科技产品、服务模式与管理理念,在真实项目中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确保所学技能与未来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一场云端讲座,为三专业打开“课程×就业”同步升级的新窗口。三位主任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持续推进教学改革,精准对接新兴产业需求,让人文教育学院的学子在数字化浪潮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06 14: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