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介融合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短剧以其“短平快”的传播特性和强内容感染力,成为教育创新的新载体。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2025短剧创作与运营研修班”在北京顺利举办,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代表从北国冰城奔赴这场为期两天的关于“短剧运营与教育应用”的思想盛宴。
会议伊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从宏观角度解读了短剧行业的政策走向。他强调,短剧创作要在坚守内容底线的前提下寻求创新突破,这一原则与教育领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契合。短剧创作需规避低俗化、娱乐化倾向,而教育场景下的短剧应用更应注重知识传递的正确性和价值观引导的精准性。随后,中国传媒大学陆嘉宁副教授从学术和实践角度分享短剧创意挖掘与创作法则,芒果TV大芒计划高级副总监刘娜聚焦平台运营经验,揭示短剧内容营销核心逻辑。本次研修班不仅为短剧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见,也为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开辟了新路径。
我校教师代表在本次研讨会中展现出高度的专业融合性与教育创新意识,全程深度参与研讨环节,通过系统聆听行业专家对短剧领域发展趋势、创作方法论及产业化路径的细致剖析,结合高等教育改革背景,展开了多层次、跨学科的对话交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张钰莹表示,通过学习,可以将短剧这种艺术形式与幼儿的表演游戏交叉融合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短剧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戏剧的编排打开了新思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万里程也称,参会让她对汉语言专业与短剧融合有了全新思考,发现诸多短剧创作方向,意识到专业转型的紧迫性。她计划将新理念融入教学,引导学生从经典文学改编汲取灵感,培育跨媒介叙事能力,探索传统文化现代传播路径,让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这场教育创新探索,让短剧突破娱乐载体的边界,成为连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动态实验室。当课堂知识与行业需求通过短剧的镜头实现精准对焦与同频共振,我们不仅见证了教育形态的迭代升级,更窥见了新一代应用型人才在真实场景中破茧成蝶的璀璨图景。这场跨界融合,不仅是教育工具的革新,更是一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探索。短剧架起的桥梁,终将让知识走出课本的樊篱,在社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