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域下“三位一体”教学法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法改革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目的是使学生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该创新教学法以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下称“习新思想”课)为例进行。
为进一步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我校自 2021年秋季学期起开设“习新思想”课。“习新思想”课不仅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更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密切联系,但本课存在思政课的“通病”,即授课内容以理论为主,容易被学生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学生“入耳”容易,“入心、入脑”难。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在课程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其中亲和力、针对性就是对教学方法方面改进的行动指示。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空间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法,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推动学生更好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依托“学习通”,用好线上移动学习平台
1.以问题为导向,恰当使用问题式教学法
“习新思想”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门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的专题教学。所以无论是课前导入还是课中互动,都应该以问题为出发点,化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法创新方面,可以利用“学习通”APP,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在课前布置问题。例如设置开放性问题:“结合意识形态工作谈谈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开展清朗行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结合学生兴趣点由浅入深提问,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2.依托“学习通”,灵活使用练习法
目前我校已经引入超星“学习通”APP,在“学习通”APP上考勤、提问、测验、抢答等已经成为常态化。利用“学习通”APP除了能够高效管理课堂外,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由于近两年疫情影响,线上教学也已常态化,利用“学习通”APP进行提问、测验和抢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整合线上学习资源,重点使用自学辅导法
由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没有学生用书,教师应该利用好线上资源,将每节课的思维导图和学习资源上传至“学习通”班课中,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对其他学科网站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方便学生随时查阅,不断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视野。
【创新点】4.利用新媒体,构建思政教育新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空间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法强调将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融合,成立融媒体中心,将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新媒体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传播内容为基础,创新高校课程思政和宣传工作,让学生充分参与新媒体平台建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切身参与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学校应着力宣传积极向上的热点话题,将时事热点与课程思政宣传工作融合,例如,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准备设置三个模块,分别为新思想新闻汇总、新思想我来说、“我”眼中的习近平。这三个模块以“习新思想”课程主要内容为导向,以时事热点新闻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们交流和讨论,唤起学生共鸣、强化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构建师生新媒体沟通渠道,构筑立体化、全方位的主流思想舆论新阵地,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二、立足于校园课堂,创新翻转课堂
【创新点】1.情景演绎导入课程,巧用情景启发法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已在各大高校广泛普及。翻转课堂作为典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有效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
空间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法中的翻转课堂突出的亮点在于“情景演绎”这一环节:教师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并设置好情景演绎内容主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红色故事、新时代故事、热点新闻等,每节课选一组同学在课前进行一段不超过5分钟的情景演绎,吸引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拓展评论,引出授课内容。例如,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同学演绎“半床被子”的故事,将学生带入到该情境中,理解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宗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节课中,以“新文化运动—建国—十九大”三个时间节点的文化特征为缩影进行演绎,使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及内涵特点。
“情景演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PPT和视频内容,转为主动思考学习课程知识。通过“课前督促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找演绎内容;课中结合教学知识点启发学生切入情景演绎内容引证观点并以此组织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评论与其相关联的社会现象或思想观点”等方式,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思政课堂教学互动性的难题,有利于提升“习新思想”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也有利于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创新点】2.利用VR技术,开设行走的“VR+”思政课
V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理论层面看,“VR+”教学符合发现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等教育学理论;从实践层面看,“VR+”课堂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习新思想”课教学中面临的制约和梗阻,极大程度地提高“习新思想”课的教学效果。
“VR+”课堂,通过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将思政教学内容以720°全景的方式,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通过游览虚拟场景、与虚拟人物互动,加深了对知识内容的直观理解与印象。通过努力构建集沉浸式、交互式和开放式为一体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营造学生的在场感和参与感。虚拟仿真思政体验课画面立体,身临其境,比语言文字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体验感极强。例如,在学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节课时,可以用VR技术展示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让学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时,可以利用VR技术还原楼兰古国,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句话的含义。尤其可以将我校“红色动脉”做成故事化、场景化的VR体验,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20世纪初叶的哈尔滨,亲身体会白山黑水间的革命史和斗争史,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意识。
“VR+”课堂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打破了传统体验式教学的时空限制,让“习新思想”课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滋有味,也让学生有所感悟、产生共鸣,能够更加有效推动“习新思想”进头脑。
3.创新翻转课堂,丰富互动形式
在空间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法中,翻转课堂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针对课程内容采取讨论、辩论、公开演讲、情境体悟等多种形式。例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节课中,讲“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西方‘普世价值观’真的普世吗?”为主题开展10分钟辩论赛,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引导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紧扣“习新思想”,活用讲授法与案例法
习近平总书记是善于用典的大家,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常常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擅长用中国故事讲“中国经验”,鲜活生动,寓意深远。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金句恰好能作为这门课的引子。在教法创新上,可以在每一章节和每一小节中增加“习言习语”模块,用来导入新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节课开始时,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的原话“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引出本节课内容;以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引出第一小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学习内容。这样使课程内容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原话,才能真正还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创新点】 5.板书与二维码讲义结合,充实板书笔记法
笔记教学法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传统教法中,学生依靠教师的板书和PPT以及书本内容记笔记。但由于“习新思想”这门课没有学生用书,学生课上只能依靠PPT和板书记笔记,这就导致学生可能遗漏知识点,或对知识点了解不透彻,需要书本讲义进行具体指导。为解决这个问题,空间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法提出在每一节课的PPT中放一个二维码,学生扫描就可以获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讲义(黑龙江版)》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黑龙江版)》中关于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及时查缺补漏,完善课堂笔记,并对“习新思想”有更加全面透彻的理解。
三、建设适合应用型本科的实践课,活用实践式教学法
1.利用本校红色资源,广泛使用参观法
空间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法创新注重实践课,充分发挥除理论课以外的其他教学形式的作用。“习新思想”课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但它并非脱离实际,相反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引导通过实践体验来内化这些知识则更为重要。实践式教学法以课程内容为导向,结合参观法和发现法,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进行系统安排,实施整体推动,引导学生一方面用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把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和困惑进行梳理,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激发他们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课下可通过带领学生开展红色之旅、寒假实践调研、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他们亲身体会,实地考察,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情、教情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节课为例,在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五色教育”相融合,开展五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其中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可以利用本校“红色动脉”展厅资源,组织学生课下参观“红色动脉”展馆,引导学生了解黑龙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听党话、跟党走,厚植家国情怀。这种实践教学,直观生动、具体现实,能直接引发学生思考、感悟,实现德育“知情意行”全过程。
【创新点】2.引入红色剧本杀,强化实践教学
剧本杀是一种注重“沉浸式实景体验”的潮流娱乐方式,基本游戏规则是玩家选择角色、阅读所对应剧本、搜集隐藏线索,并由此推动剧情发展,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流行。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全国各地正掀起“红色剧本杀”热潮,情节设计巧妙同时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剧本层出不穷。例如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的《兵临城下》,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地下党为解放天津作出不懈努力和牺牲的故事;还有谍战题材的《孤城》、《刀鞘》等。这些红色主题剧本,大多聚焦在抗日战争或是解放战争时期,或是主打谍战阵营,且均会以爱国爱党为核心,深受大学生喜爱。
空间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法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强调将剧本杀作为思政课的实践环节。在课后由同学们自由组队、自选剧目、自编剧本。剧本题材要以爱国爱党为核心,展现新时代奋斗群像,不得出现死人追凶等情节。例如可以以脱贫攻坚为主题,触碰难忘的时代回忆;或以抗击疫情为主题,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尤其可以以我校“红色动脉”为主题,以中东铁路为背景,通过故事展现红色思想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让参与的学生见证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生机与繁荣,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将剧本杀与思政课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党史、新中国史和“习新思想”的了解,触发他们爱国爱党的情感,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指导他们更高效地学习、更积极向上地成长。学生们在创作剧本杀故事时会主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以及其他思政课的相关内容,成为玩家后更能够亲身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解决学生认为思政课枯燥乏味的问题,提高思政课的认同度和吸引力,同时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
3.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丰富实践课形式
建设适合应用型本科的实践课,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例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思政脱口秀”等。还可以组织校园“两会”,让学生们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越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总之,“习新思想”课不再是枯燥的“灌输式”,而是通过实践课拓展教学时空,重塑课堂生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多样化参与,实现在教师引导下的全员思想交流、思维碰撞,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满足。实现实践型、研究型、文化型教学整合。
结 语
综上,空间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学生实践课学习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习新思想”课的兴趣,系统推进“习新思想”“入脑、入心”,有利于“习新思想”真正指导学生生活。但空间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法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这不仅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提出更高标准,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应该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发挥最佳教学效果,使“习新思想”课成为学生都爱上的“热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