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里位列第十五的节气,同时也是秋季悄然来临的第三个标志性节点,蕴含着独特的自然意蕴。这一名称的由来,与此时节的天气变化紧密相连,随着天气渐渐转凉,夜间的水汽遇冷,便在地面或是植物的叶片上悄然凝结,化作一颗颗晶莹剔透、洁白如雪的露珠,故而人们赋予它“白露”这一雅称。每年公历的9月7日或者8日前后,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65°的特定位置时,“白露”便如期而至,开启了秋季新的篇章。
随着时节推进,太阳直射点悄然向南迁徙,北半球所沐浴的日照时长逐渐缩减,大地散发热量的步伐也随之加快。白昼时分,或许还能捕捉到夏末残留的丝丝温热,仿佛是季节更迭时不舍的挽留;然而,当夜幕降临,气温便会急转直下,迅速跌落,昼夜之间的温差竟能拉大到10℃乃至更多,犹如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所言:“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自此时起,夏日的酷热基本画上了句号,天气真正迈入了凉爽宜人的秋季。

白露初临,秋意渐染,大雁似灵动秋使,率先感知凉意,成群结队自北往南,振翅避寒。

五日之后,燕子(玄鸟)亦如约,作为第二批候鸟,启程南飞,奔赴温暖之境。
又过五日,留鸟知冬近,纷纷忙于收集果实、干草等,储备美食,以度寒冬。
古时,白露有“收清露”之雅事。民间笃信此日露水具非凡效力,或以之拭目,令双眸清亮;或用以制曲酿酒,添几分醇香。此俗在《红楼梦》等佳作中亦有踪迹可寻。
民间素有“春茶苦,夏茶涩,秋白露,韵最得”之语。白露时节所采之茶,历经炎夏淬炼,既无春茶之娇柔,亦无夏茶之苦涩,独留甘醇清香,引得茶客倾心。
福州等地流传“白露食龙眼,大补胜神仙”之说。白露之日,人们竞相品尝龙眼,认为此时龙眼不仅滋味鲜美,更具滋补强身之奇效。
部分地区于白露时节有家家酿酒迎宾之俗。此酒以糯米、高粱等五谷为料,酿成后温中带热,甜而不腻,人称“白露米酒”。
露水是秋天写的诗,落在草叶尖,落在茶盏沿,也落在归鸟的羽翼上。让我们一起迎接白露,秋风凉,雁南飞,注意保暖,莫负秋日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