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学院

末伏|夏尽秋来的温情序曲

来源: 哈尔滨广厦学院 时间: 2025-08-09

  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通常在立秋后出现,故有“秋后一伏”之说。它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酷热的时段即将谢幕。古人依据太阳运行规律与物候变化,将夏季最热的四十天划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既体现了对自然节律的精准把握,也暗含着“物极必反”的智慧——当热意达到顶峰,凉爽便已在不远处等候。这份古老的时间刻度,指引着人们在暑气中静待秋光,藏着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末伏时节,各地习俗里藏着对时序流转的细腻回应。北方人爱“啃秋”,咬一口脆甜的西瓜,仿佛要将夏天的余味细细品尝;南方人讲究“贴秋膘”,一碗温热的肉汤下肚,为即将到来的秋收积蓄能量。更有“晒伏”的传统,把衣物被褥拿到阳光下晾晒,让阳光带走潮湿,留下温暖的味道。这些习俗不只是生活习惯,更是人们用热情拥抱季节变换的方式,在烟火气中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

  末伏的意义,在于教会我们在转折中保持从容。此时暑气未消,秋凉渐生,正如人生总有过渡与衔接。田间的作物在最后的暑热中奋力生长,为丰收做着最后的冲刺;枝头的蝉鸣虽仍响亮,却已悄悄添了几分悠远。这提醒着我们,越是接近终点,越要坚守初心,像庄稼一样扎实生长,像秋叶一样坦然迎接变化。末伏的每一天,都是对“坚持”与“期待”的最好注解,让我们在热与凉的交替中,学会沉淀与蓄力。

  站在末伏的门槛上,我们既告别着热烈的夏,也迎接着清爽的秋。阳光不再那般灼人,晚风里开始夹杂着草木的清香,天空也显得格外高远。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节,它告诉我们:所有的炎热都会过去,所有的等待都有意义。让我们带着末伏的这份从容与笃定,收拾好心情,在夏的余温中播撒新的期盼,向着丰收的秋天,阔步前行。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5 17: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