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学院

【清明】礼传千代,德润中华

来源: 哈尔滨广厦学院 时间: 2025-04-04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饥寒交迫,介子推割肉煮汤相救。后来重耳即位,却忘了介子推的功劳。待想起时,介子推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屈,和母亲抱树被烧死。晋文公悲痛万分,为纪念他,将这天定为寒食节,后逐渐与清明节融合。历经岁月变迁,清明节成为缅怀先辈、传承家族记忆的重要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

  清明节习俗丰富多样。扫墓祭祖是核心,人们携带祭品来到墓地,铲除杂草、添上新土、供奉祭品、焚烧纸钱,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敬意,慎终追远,让家族情感得以延续。踏青也是一大乐事,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走出家门,漫步在青山绿水间,感受自然的生机与美好,放松身心。还有放风筝,将烦恼与病痛写在风筝上,放飞天际,寓意着除去晦气,拥抱新生活。插柳则是折下柳枝插在屋檐下,祈福驱邪,为生活增添希望与活力。

  清明节有着深刻的意义。从家族层面看,它是凝聚亲情的纽带。一家人在这一天共同祭扫,追思先人,让年轻一代了解家族历史与传承,增强家族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家族精神代代相传。从社会角度而言,它营造了敬重生命、缅怀先烈的氛围。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生命,在清明节纪念他们,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在文化传承上,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护与传承这些内容,能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绽放独特魅力,成为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清明节被赋予新的内涵。一方面,人们传承传统习俗,通过庄重的祭祀仪式,坚守对先辈的敬重与感恩,不忘根本。另一方面,祭扫形式不断创新,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绿色环保方式兴起,既符合时代需求,又践行了文明理念。在踏青活动中,人们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清明节的教育意义愈发凸显,学校、社区组织相关活动,让青少年了解历史文化,传承先辈精神。清明节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文化桥梁,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奋勇前行 。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25 17: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