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周礼》。它通常在每年公历3月19日至22日之间,太阳黄经达0°。春分的“分”有两层含义:一是平分春季,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处于中间;二是昼夜平分,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
春分风俗丰富多样。祭日是重要习俗,早在三千多年前,周天子就在春分祭日,这一典礼延续到清代,为皇家专享,体现了对太阳的崇敬。
岭南地区有吃春菜的习俗,人们采摘野苋菜(春碧蒿)食用,认为能洗涤肝肠,祈求健康。此外,竖蛋也是春分特色活动,人们认为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象征平衡和希望。
春分时人们还会放风筝、踏青。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活动的好时节,人们在大自然中享受春光,感受生机。这些活动不仅愉悦身心,也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春分时节,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古人称燕子为“玄鸟”,认为它们是春天的使者,带来生机与希望。燕子归来,筑巢繁衍,忙碌的身影为春日增添灵动之美,也象征着新的开始。
春分后,天气转暖,雷声开始出现。雷是阳气之声,标志着阳气的进一步增强,也预示着春雨将至。雷声轰鸣,唤醒大地,惊动了冬眠的昆虫,大自然在雷声中逐渐苏醒,万物生长更加蓬勃。
天空中开始出现闪电,春雨不再润物无声,而是伴随着雷声和闪电降临。这标志着天气的变化更加剧烈,也意味着农耕时节的到来。闪电划破长空,象征着光明与力量,为大地带来充沛的雨水,滋润万物。
春分,是自然的平衡,也是生命的启迪。在这个昼夜均分、阴阳和谐的节气里,我们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谆谆教诲:万物皆有其时,生活需有其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从春分中汲取智慧,学会在忙碌与闲暇、学习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充实。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自然赋予的每一个瞬间,用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规划好自己的学业与人生。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春分的启示下,收获成长,拥抱希望,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