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在智能会计产业学院的支持下,10月25日至27日,财经学院教师高英赴重庆参加由重庆工商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名师谈教学与科研系列活动——2024年高等学校会计与财税教学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高校教师参与本次会议,共同探讨会计与财税教学与实践等问题,推进高校会计与财税相关学科专业建设。
会议伊始,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毅,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刘自挥主任为大会致辞。任毅教授表示近年来重庆工商大学聚焦人才培养,立足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学校正积极探索智能财税发展的新路径与数字化改革的新场景。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能够与各界同仁携手共探数字经济背景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刘自挥主任指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智能化加速演进,会计与财税教学理应顺势而变。他希望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能帮助与会教师更加深入地学习贯彻数智时代会计与财税理论新变化,更有效地推动智能会计、智能财税教学改革。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共安排九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国平教授以“《会计法》修改:变化与思考”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唐国平教授从新《会计法》的制定、修改的历史沿革、本次修改的主要变化、新《会计法》的应用等多方面,详细解读了修改内容及其在实务中的应用。新《会计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重点解决会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昌做题为《消费税改革思路、政策前瞻与经济效应分析》的专项报告。蔡昌教授以当下中国税收环境及税制改革为背景,全面梳理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和政策导向,并详细分析消费税改革思路和随之产生的激励效应和马太效应。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艳利教授以“财务会计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为题做了主题报告。她从数智时代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和供给入手,阐述了数智时代财会类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深刻分析数智经济对财会人才培养的挑战和机遇,进而剖析数智时代财会类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创新的要点、教学重难点和重新规划。
南京审计大学内部审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池国华做题为“建设一流财务管理体系背景下的财务报表分析发展”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池教授从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要求入手,分析了建设背景下财务报表分析功能的拓展,并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大数据、智能化环境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构、课程内容的再造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续慧泓教授做题为“智能会计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与优化”的主题报告。续慧泓教授紧扣会计学科的特质,深刻剖析人工智能对会计领域所带来的挑战。指出应重构智能会计类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业财融合,从业务的发起端到财务的核算端建立多维度会计实训课程体系整体设计。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钟廷勇教授以“产教深度融合财会‘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为题做主题报告。钟廷勇教授结合亲身经验,从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路径两方面为大家分享。钟廷勇教授提出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深度产教融合为抓手,构建内外协同育人平台;以多元协同为手段,构建双向协同育人平台;以“五大建设”为载体,强化产教深度融合落地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原图书馆馆长刘海生教授以“基于演化逻辑的数据资产入表与管理”为题做主题报告。刘海生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经验,清晰具体地解读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并从理论到实务就整个财务系统的构建做出详细讲解。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牛艳芳教授做题为“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的主题报告。牛艳芳教授介绍了《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和《审计数据分析》两门课程的框架、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案例资源,为财务分析可视化类课程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南京审计大学原国富中审学院副院长,会计学院教授路国平做题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的探索”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路国平教授逐一梳理了近期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并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自编教材分享了数智时代《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升级的实践经验。
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们皆受益匪浅,不仅多角度的了解到数智时代财经类课程教学改革重难点和专业发展的新方向,更深刻理解了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对于提升教学水平颇有益处。相信通过此次会议,可以有效助力哈尔滨广厦学院财经学院进一步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