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为一首诗停留了?
不是因为它被收录进课本,而是因为它像一把钥匙,不经意间捅开了我们生锈的心锁。青年诗人惊竹娇,和他的两部作品——《君不见》与《晚来急》,正是这样的存在。
如果你也曾在人声鼎沸中感到一丝孤独,在奋力奔跑时怀疑来路,那么,他的文字或许就是你等待的那个回响。

《君不见》——是古典的韵脚,更是现代青年的心事
“君不见”三个字,自带盛唐的苍茫,是李白杯中的那缕月光。但在惊竹娇笔下,这声穿越千年的叩问,被注入了属于我们时代的迷茫与浪漫。
他写追寻:“我知我身,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但我写下,云朵与来意。”
他写存在:“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
那些在古典意象中巧妙编织的,是我们共通的现代情绪:对自我价值的坚定、在喧嚣中的坚守、以及那份不愿被世俗磨平的棱角。《君不见》不是遥远的诗歌,它是我们“未曾宣之于口的独白”。

《晚来急》——当生活的雨,突然落下
如果说《君不见》是向内求的温语,那么《晚来急》则是更多面向外部世界的凝视与共鸣。
书名取自“春潮带雨晚来急”,扑面而来的是生活的仓促、无常与那些不由分说的浸染。这部诗集里的诗,更像一双冷静而温柔的眼睛,记录着时代洪流下的个体颤栗。
他或许写一场猝不及防的雨,隐喻命运的转折;或许写一盏守候的孤灯,照见人间的暖意。
在《晚来急》中,我读到的是一种“迫近感”。它关于时间流逝的焦虑,关于在急促鼓点中试图站稳脚跟的我们,也关于在暴雨倾盆时,依然能发现水洼倒影中那片破碎星空的诗意。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他的诗为我们守护了一方“内心的时间”。 给疲惫的灵魂:他的诗是精神的深呼吸,让你在奔波间隙,得以停靠;给不善表达的你:他替你说出了那些哽在喉咙里,说不出也道不明的心事;给所有相信文字力量的人:他证明了汉语的凝练与丰饶,依然能在今天迸发直击人心的力量。

春潮带雨,诗卷携心。
在《君不见》中与自己相遇,在《晚来急》中与世界相拥。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温柔而坚定的抵抗。希望从中获取能量的人不止有我。
图文校审:马丽
文稿作者:陈璞瑜
文稿校审: 刘芮彤
图片来源:网络
文稿编辑:张延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