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第76个生日,所以,2025年国庆我想,在角落中寻找那抹红……
中央大街街道两旁红旗招展,广场上花团锦簇,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祖国的辉煌成就。然而,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时刻,我更想去寻找那些细微却又真挚的爱国表达。
清晨的道里菜市场,一位卖菜的老奶奶在摊位前插上了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每年国庆都要插上。”她笑着说,“虽然摊位小,但爱国的心不小。”那面略显陈旧的红旗,在蔬菜堆中格外醒目。在这里,我见证到一个普通百姓对祖国最朴素的情感。
巷口修鞋的老师傅,在工具箱上贴满了国庆贴纸;外卖小哥的电动车把手上,系着红丝带;幼儿园小朋友的画作上,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着天安门……这些藏在生活角落里的红色,即便不像广场上的旗帜那般醒目,却温暖而持久。
2025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场#角落里的中国红#挑战正在流行。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红色印记:一朵红艳的月季花、夕阳映红的玻璃幕墙、甚至是一碗辣油红彤彤的火锅。这种互动,让爱国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可触可感的日常。
更有程序员开发了“中国红AR识别”应用,扫描生活中的红色物体,便会浮现出相关的祖国发展故事。科技,让爱国教育变得生动有趣。
在这个国庆,我想起了我家小区门卫张师傅。每年国庆,他都会在门卫室窗前挂一面国旗。“这是我儿子当兵时带回来的。”他说,“挂在这里,就像儿子也在为国家站岗一样。”
张师傅的儿子远在边疆保卫国土,而父亲则在这个小小的岗位上,守护着一方小区的安宁。
这种家国情怀,不需要豪言壮语,就藏在日复一日的平淡而又不张扬的坚守中。
其实,最重要的那抹红,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它可以是老教师批改作业到深夜的台灯红光,也可以是医护人员手术室外的指示灯,还可以是消防员冲进火场时的火光,更可以是科研人员实验室里的激光……这些不同形态的“红”,汇聚成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色彩。
图文校审:马丽
文稿作者:陈璞瑜
文稿校审:李想
图片来源:网络
文稿编辑:张延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