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人”这一术语源自社会心理学领域,它被广泛用来描述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缺乏明确目标和积极进取动力的人群。这些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平凡无奇,他们既没有失眠者的焦虑和困扰,也没有抑郁症患者的自我伤害倾向,因此他们可能从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沦为了“空心人”。
“你可有梦想?定有目标?是否已有规划?”不妨自我探问一番。或许有人会辩解:“仅凭这些问题便断定自己是否空心,太过草率。少年时期的迷惘,本是常情。”然而,我们往往忘记了,少年时期的迷惘虽然常见,但那个时期的我们,鲜衣怒马少年狂,志气比山还高,比海还阔。提及梦想,更是随手拈来,或传道授业,或救死扶伤,或驰骋疆场,都是酣畅淋漓的!因此,我们应当坚决抵制成为“空心人”!
然而,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如同行色匆匆的旅人,走在同一条拥堵的路径上,那份原有的激情与动力悄然消逝。他们开始变得冷漠与麻木,甘于平庸,安于平凡,不再有勇气站在舞台的中央,去感受那专属于自己的聚焦与掌声。正如村上春树所说:“我们被困在虚拟的世界里,渐渐失去了触摸真实的能力。”我们总忙于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却忘记了停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可能看着别人精彩的朋友圈也只剩下感叹,不曾想去梦!去做!也让自己朋友圈变得精彩起来。寻找一个目标,做一次追光者。
空心人的状态不仅仅体现在缺乏目标和动力上,还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的冷漠态度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上。他们可能对周围发生的事物不再感兴趣,建立起一座封闭式的孤岛,变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难以与他人交流,他们可能在内心深处感到孤独和空虚,却不知道如何填补这种空虚。
然而,我们不能就此放弃,不能让自己成为那些空心人。我们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需要重新点燃内心的激情和动力。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找寻自己的梦想与目标,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宁愿我们走的路充满荆棘也不要跟着众人挤一条看的到尽头的路。我们可以阅读书籍,开阔视野,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我们可以旅行,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环境,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我们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和课程,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获得支持和鼓励。
拒绝成为“空心人”,这不仅是生活态度的抉择,更是无畏精神的体现。伴随着时光的流转,我们不懈追求,铭记初衷,坚守梦想,从而让生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色彩与深刻意义。因此,在人生的舞台上,让我们勇敢地追寻那抹光明,不辜负青春年华,不辜负自我。
文稿作者:吴先静
文稿审核:韩佳蕙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