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独。”当人生已经走上它最后的行程之际,陪伴我们的往往是无穷无尽的孤独,此时我们见惯了悲欢离合,也历经了一生的大起大落。虽不能说我们的一生都是幸福美满的,但可以确信的是我们与“孤独”签订了一个体面的协定。
“人是一种会怕“孤独”的生物”,起初我是不相信的,因为一个人也可以很好的立足社会,凡事都依靠自己,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直到我在图书馆的一角,偶然间翻阅了马尔克斯的著作《百年孤独》。它彻底的改变了我对生命与孤独的看法。
当我第一次看《百年孤独》这本书时我就被阿玛兰妲的悲惨经历所震撼。我一度无法理解她的所作所为,她是那么的邪恶令人厌恶啊!“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惜一切代价要将身为情敌的丽贝卡毒死,却阴差阳错的将自己的嫂子毒死,而阿玛兰妲却无法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爱情,导致她所爱之人的自杀。”至此阿玛兰妲终日在忏悔度过,也开始陷入孤独的深渊中无法自拔。但她也是可怜之人,一生未嫁孤独终老。但阿玛兰妲在后来的孤独岁月中莫名的哭泣格外牵动我心。
原来我一直以为阿玛兰妲是“最冷漠最无情最可恨”的人,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步入社会历经磨难的我才渐渐明白她才是最具温情的人,她对克雷斯皮和马尔克斯的爱也是无比真心和炽热的,只是她在做最后的选择时,输给了内心并不存在的恐惧。人生中,最大的恐惧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心。所以,把阿玛兰妲推向孤独的深渊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
百年孤独是一本男人之书,描绘的是人生百态和社会现实。而阿玛兰妲却是贯穿整本书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做为一位守望者,一位孤独的爱情守望者,她是整个家族爱情的代表,代表的是女性的极致的情欲与自我意识。比起其他人,她是不善言表,情感复杂的一个人。当阿玛兰妲用缝制衣服缓解孤独,白天缝纫,晚上再拆开这种我们看似无聊的事来打发时间时,我才明白何为“孤寂”。晚年的阿玛兰妲不再被痛苦所动摇,她开始主动融入孤独,并且成功的预见了死期。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帮助村民,给他们死去的亲人带去书信,只为给曾经的自己赎罪,祈死去后能够得到爱人的原谅。而陪伴她离开这个孤独的世界的却只有成千上百的书信......
我认为这些看似"不正常"的行为,其实就是他们排解孤独独特的的良药。我们也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孤独症解药。只是道路不同罢了。
阿玛兰妲虽是一个可怜的人,但她决不是一个可爱的人。她有她的热爱,有自己的汹涌澎湃的渴望,有着柔情似水的温柔,但她也有自己的抑郁与绝望,竟是如此的“孤独!”可这种孤独——来源于不被他人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能常见到两种“极端”,一种是一个孤独的人在喧嚣之地找寻快乐,等庆典结束,他的失落感会成倍增加。还有一种人一直待在自己的小角落中,不停地重复"我很孤独",渐渐地陪伴他的只有孤独 。很显然阿玛兰妲属于后者。
读完这本说后我感受良多,面对阿玛兰妲这个人物,站在局外我们众说纷纭,可若置身其中,以我们的个性,殊不知我们会如何去面对孤独。
阿玛兰妲活着的意义是与众不同的。她活着不是为了拒绝孤独,而是维持孤独,让孤独伴随自己,并且用拒绝来维护她的高傲。正如朱自清所说:“我们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在《百年孤独》中,一切的言语,都离不开“孤独”这一深刻的主旨,在这个命运的孤独之旅中形成了整个大家族的悲哀与没落,最终也再现了拉丁美洲的孤独民族史的成长。《百年孤独》这本书以奇幻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人的出身家庭,是自己不能选择的;过去发生的事情,也无法再改变;但我们能把握的,是当下,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