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来源: 哈尔滨广厦学院 时间: 2022-02-28

  高校思政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目前思政课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语言过于书面化、教学过程过于程序化、教学形式过于古板化,以致在实际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待提高。因此,需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研究探索,守正创新,解决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师生互动与交流的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现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用更合理更高效的方法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大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为一门思政大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门思政课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创新以教师为主导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一)时间轴教学法(创新点)

  时间轴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一个事件或者多个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的记录体系。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中,把发生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在黑板上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建议把时间轴方法运用到板书而不是课件,这样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每一次书写和每一次落笔,边听讲边记笔记,有利于教师掌握好讲解的进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跟紧教师的思路。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例,以画时间轴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现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按照顺序进行板书时间轴设计: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朝鲜战争→1952年朝鲜战争结束→1953年“一五计划”→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62年“七千人大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改革开放。用时间轴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快速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更好地理解其前因后果以及经验教训,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具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特点。

  (二)混合式教学法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特别是在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严重影响了日常教学的进行。在学校封闭的情况下,哈尔滨广厦学院启动线上教学,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思政课线上教学。学习通平台具备多种线上功能,学生可在指定的时间进入课程进行学习。在这个线上虚拟课堂中学生不光能够听到教师的讲课内容,还可以与教师进行问答与讨论。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为例,在课前进行全员签到,由教师发起签到活动,可以通过普通点击形式,也可以以手势、位置、二维码方式,并以此为依据挂钩出勤率,用签到的方式来督促学生按时进入课堂,提高其线上上课的积极性。而后开启同步课堂进行直播,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辅助课件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可开展主题讨论,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开创的?”给同学们两分钟进行回答,还可以利用选人功能进行随机提问或开启抢答模式,对于排名靠前的同学予以加分和表扬,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课后可通过学习通进行作业的布置,学生也可以在同步课堂结束后查看课件的回放。

  (三)体验式教学法

  在教学中将教学的某一个过程或片段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体现出来,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充分而协调地发挥情感、想象、创造的心智能力,在一种生活化、情境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知识。体验式教学法需要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情节清晰描述出来,激发大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意义感受,从而使教育过程不仅仅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通过相关的故事来达到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的目的。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例,用体验式教学法,给大学生讲述近代以后,由于中国的封建统治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被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甩在了后面,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进行野蛮侵略。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面临着如何去做的问题。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和尝试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但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都没有成功,中华民族依然处于日益深化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在讲述这段历史时期时,要整理补充理论背后的事实材料,并通过比较研究等途径,拓展视野,加强学生的场景感,使大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那个年代,注意增加学生的代入感。

  (四)成果式教学法(创新点)

  可在微信平台发布公众号,将此作为大学生锻炼机会,让班级学生负责各个部分的内容,如对原始图文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后期的剪辑与制作,文字的撰写与加工,公众号的发布与宣传工作,负责思政课微信平台管理的教师应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以此来保证发布消息的准确性和实践性,另外,需提高对内容原创性及信息发布及时性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公众号发布工作的进行,能够有效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提高,思想觉悟进一步提升,有效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内容学习的自主性,使其能够就思政课的实践内容有针对性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为例,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沉重打击。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相继叛变,大革命惨遭失败。面对反动派的血腥残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又爬起继续战斗。中国革命由此进入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在制作公众号的过程中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添加朗读史料的录制音频,并与党史学习相结合。在音频制作过程中可添加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使阅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把思想政治教育又辐射向社会,既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觉悟,又能营造良好的学习党史的社会氛围。

  (五)滴灌式教学法(创新点)

  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学过程往往只在课上进行,学生课后对课程的反思与理解还不够,不能有意识地深入思考所学知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在上课期间所授内容的吸收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使得每一位学生都会感受到思政课教师予以的关注和关爱,从而带动其学习思政课以及其他课程的热情与信心,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思想的引路人。从学生的发展来看,目前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模式,没有针对每一位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可通过针对某一个章节的课后作业,布置主观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认真批阅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并予以反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解答学生心灵上的困惑,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近年来,由于学习、生活、经济和情感等方面压力,个别大学生出现思想偏激乃至心理压力大、急躁、焦虑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对此我们不应该回避,而应该通过长期正面引导和疏导,有效化解其不良情绪,逐步培养他们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注意对学生们积极情绪和倾向的引导、培养,以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正能量,不断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为实现征服中国、称霸亚洲和世界的目的,悍然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节课的授课后布置作业,如“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在学生上交作业后,针对每个人的作业纸的回答做出回应,以及在思想上的鼓励,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以教师自己为主体,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激发学生活力,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同时也是对教学的进一步补充。

  (一)研究式教学法(创新点)

  研究式教学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学习能力水平而设计的教学方法。让大学生懂得论文撰写的规范和流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出自己感兴趣的点,确定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进行文献专著的阅读、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关注社会生活多方面、多渠道去寻找第一手资料,从中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度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中华民族日益走向世界舞台,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可让学生在第十章里自选主题写一篇论文,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日后的持续性学习和研究。

  (二)情景剧式教学法(创新点)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历史背景的和感情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选择某一历史事件,写好剧本和台词,让学生提前排演练习,在课上进行展示表演,重现历史事件。在进行情景剧的展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综合、提高,进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达到学生想学、愿学和主动学的目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思考,帮助学生迅速识记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这种情景剧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为例,可选择“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定大计”。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二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可选定学生扮演相应历史人物,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中国共产党人下定决心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让在座的同学更为直观地体验,使其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增加了一道靓丽的色彩。

  (三)剧本杀式教学法(创新点)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此过程中,精神娱乐方面的产业也是不断创新发展。近几年兴起的剧本杀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娱乐方式,属于演绎式娱乐项目。剧本杀的规则是玩家先选择人物,扮演剧本中的角色,阅读人物对应剧本,搜集线索后找出游戏里的真凶或者藏匿身份,能够让人体验百般不同的人生。剧本杀不仅仅是一个游戏,更是一个集知识属性、心理博弈属性、强社交属性于一体的娱乐项目。若把剧本杀的模式引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为例,需教师以教材为根本制作剧本,收集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为剧本杀的展开提供历史背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联合中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阅读自己的剧本,开始扮演自己的角色,如:为挽救国家危亡的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邓中夏等,互相介绍在剧本中的身份,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人物。出现某些事件或线索,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玩家进行互相讨论,最后找出叛党投敌的凶手。在整个剧本杀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更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四)实地参观教学法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心灵冲击。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事件发生的过程,从而感受中国革命的艰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好学习前的准备,特别是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战斗遗址等,提前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可以提升学习效果。思政课课本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指南,将具体的参观学习内容与教材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学会用理论知识分析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感受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营造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座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在哈尔滨广厦学院,可通过带领学生进入主楼红色动脉展馆,让学生感到震撼,被革命知识分子的理想与信念感到深深折服,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热血和生命践行着追求和平和民主的伟大付出,并联想到自己也应该向他们致敬和学习,从而也充分达到了思政课育人的效果。

  (五)观影式教学法

  若思政课教学只有教师讲授、学生看书的形式则显得单薄,唯有与多种教学方法搭配进行,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利用电影创设情境进行理论分析,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情境,提高学生对电影知识的理性认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为例,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不折不挠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可歌可泣的史诗。可让学生观看影片《林则徐》,学生在为中国近代屈辱史感到无比痛心的同时,同时也对民族英雄林则徐感到无限崇敬,让学生感受到,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与挑战,向世人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可引导学生联系到现如今的实际生活,在新冠肺炎的背景下,建筑雷神山、火神山、进行全民核酸检测、注射疫苗的中国速度,充分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结论

  高校思政课从本质上来讲是育人工作,而要想保证育人的效果,教师就必须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并全心全意服务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思政课的效果体现出来。在教学方法上,既要形式多样,也要加以综合与贯通,更好地面对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也是思政教师的职责所在,创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切实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际相联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2/01 1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