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人间“清明”时

来源: 哈尔滨广厦学院 时间: 2022-04-05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而今年却是一个被新冠病毒笼罩的清明节,这让这个原本就是祭奠已逝之人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人们想到的是只要还没有找到根治病毒的方法,自己所爱的人就有面临死亡的可能,可是新冠病毒猖獗,但是它阻止不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也熄灭不了人们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我们决不退缩。

  艾草青青,悠悠我心,几多思念又清明。四月伴着清凉的雨悄悄地降临,而清明节让一年的季节都进入了青春期。从几时起,清明就是一个被雨纷纷、欲断魂等词汇浸润着,与祭奠先辈英烈关联着,是以春雨作天泪,作奠酒,借着百花凋零的伤感,扫墓祭祖、缅怀故去的亲人、回忆前贤功德、寄托后人哀思的时节。

  在漫长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还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一年四季都在为学业、为事业、为生存、为梦想奔波忙碌,需要为一路前行的思维打个顿号,为疲惫的双脚踩踩刹车,重温一下故去的亲人们对我们的殷殷期待,回顾一下我们走过的路,那是一代一代的先辈们用生命铺垫的路基。冰雪融化后鹅黄的嫩芽露出了头四处张望,清风拂过抚摸着人们的脸颊,为人们带走疲惫与倦意,在田野中,有老农一手牵着耕牛,一手捋着下巴上半尺长的白胡须,肩挎烟袋杆,行走在油菜地、小麦地、果基地、茶园小径,如土地的主人一样,视察他的庄稼,那一株株茁壮的庄稼、果树、茶树,就是他用汗水作墨、犁头作笔写出的一行行诗。这时的油菜籽已经饱满,小麦已被春天灌足奶白的浆,清明茶正日以继夜赶着节令出锅…….看到这些,老农会像咂着蜜汁,他不时弯曲栗柴棒一样粗硕的手指,估算着一季的收成值,心里有了底气,今年的小康日子,又有了丰收的底料。

  细细地读,细细地品,清明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味道的。当我们来到大自然中,贪婪地来一次深呼吸,大自然会毫不吝啬地将太阳光回暖的味道、四月风和熙的味道、万物挂果的味道、紫燕衔泥翻飞的味道带给我们,还有从河沟里、水田边送来带着泥土湿润的味道,还有繁茂的树叶和芳草地,散发出香醇绵密的味道,扑鼻而来,四月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私与宽广。一场细雨,一捧泥土,一束鲜花,承载着不尽的思念。路上,泪洒衣衫、雨湿鞋袜的行人,手中或拎串串"金银”祭品,或持束束鲜花,从身边匆匆而过:耳边,鞭炮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炸响:远处,香火缭绕、烟雨飘飞的世界更显哀伤……在这清风细雨中,让人想到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写的诗句:"人间几度清明,一边梳拭英雄泪”。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烈士虽已去,英魂永长存。我们所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所尊敬的人也永远住在我们的记忆里。

  时间荏苒,白驹过隙,人生苦短,珍惜爱我们的人,当我们真正失去时才会明白,清明的思念是多么遥远的距离,远到天上人间。等到祭拜他们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灵魂逝去,肉体消逝,可尘封的记忆中却仍有爱的味道。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15 10:12:03